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the Album BY 黃貫之




1.    專輯背景簡介
    20131213日,世界最大的合法數位音樂下載平台Apple iTunes上架了一張名為<Beyoncé>的音樂專輯(依台灣一貫的翻譯方法應譯為碧昂絲同名專輯),這張專輯撼動了美國(西洋)音樂產業、捲起2014年一整年的音樂風暴,並且讓碧昂絲的事業水準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震撼,並且從此注定被寫入音樂產業的歷史中,是因為這張專輯的發行方式徹底破壞了產業中現行的商業規則。主流商業歌手發行新音樂的模式,放諸各國皆相同,脫不了大量的前導形象塑造,運用新專輯中的元素建立起各式的廣告宣傳與嚐鮮片段,藉由各種管道(平面、網路、電視、電台等)大量曝光;網路世代更是熟悉於與歌迷直接親密接觸的社群管道,讓音樂人能將想傳遞的訊息不透過媒體直接送到粉絲眼前。然而以上這種已經是產業規則的種種,在<Beyoncé>這張專輯的發行完全不可見。一張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發行的專輯,沒有任何的宣傳、前導行銷、預購,更沒有來自於碧昂絲本人的任何暗示與線索將有一張完整的專輯發行。在突襲發行的當下,碧昂絲才以影片的方式訴說自己關於這張專輯與此行此舉的理念,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娛樂文化影響力所及的)全世界立刻陷入了名為Beyoncé的瘋狂。

    要解釋碧昂絲用這張空降專輯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何以她本人就此登上了Beyoncé這個品牌的巔峰,要先對她當時與音樂產業/流行文化的相對位置來看, <Beyoncé>專輯的發行,象徵的是碧昂絲身為一個流行文化象徵(Icon)展現自己在流行文化與音樂創作上的高度、捨棄商業規則與束縛的宣告,而這樣的一個動作為何反而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成功,是本文意於探討、將以邱志聖老師的4C成本架構分析的主題。

    以下將分別以4點成本來解構這張專輯巨大品牌資產背後的成因,並試圖以這些猜測的成因去歸結出針對這些成功因素的假設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