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the Album BY 黃貫之




1.    專輯背景簡介
    20131213日,世界最大的合法數位音樂下載平台Apple iTunes上架了一張名為<Beyoncé>的音樂專輯(依台灣一貫的翻譯方法應譯為碧昂絲同名專輯),這張專輯撼動了美國(西洋)音樂產業、捲起2014年一整年的音樂風暴,並且讓碧昂絲的事業水準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震撼,並且從此注定被寫入音樂產業的歷史中,是因為這張專輯的發行方式徹底破壞了產業中現行的商業規則。主流商業歌手發行新音樂的模式,放諸各國皆相同,脫不了大量的前導形象塑造,運用新專輯中的元素建立起各式的廣告宣傳與嚐鮮片段,藉由各種管道(平面、網路、電視、電台等)大量曝光;網路世代更是熟悉於與歌迷直接親密接觸的社群管道,讓音樂人能將想傳遞的訊息不透過媒體直接送到粉絲眼前。然而以上這種已經是產業規則的種種,在<Beyoncé>這張專輯的發行完全不可見。一張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發行的專輯,沒有任何的宣傳、前導行銷、預購,更沒有來自於碧昂絲本人的任何暗示與線索將有一張完整的專輯發行。在突襲發行的當下,碧昂絲才以影片的方式訴說自己關於這張專輯與此行此舉的理念,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娛樂文化影響力所及的)全世界立刻陷入了名為Beyoncé的瘋狂。

    要解釋碧昂絲用這張空降專輯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何以她本人就此登上了Beyoncé這個品牌的巔峰,要先對她當時與音樂產業/流行文化的相對位置來看, <Beyoncé>專輯的發行,象徵的是碧昂絲身為一個流行文化象徵(Icon)展現自己在流行文化與音樂創作上的高度、捨棄商業規則與束縛的宣告,而這樣的一個動作為何反而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成功,是本文意於探討、將以邱志聖老師的4C成本架構分析的主題。

    以下將分別以4點成本來解構這張專輯巨大品牌資產背後的成因,並試圖以這些猜測的成因去歸結出針對這些成功因素的假設的解釋。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消滅現金,LINE Pay走入你我生活 BY 陳宥廷





 LINE Pay小檔案
LINE PayLINE推出的行動支付平台只要註冊好帳號並綁定信用卡後就能在和LINE Pay配合的網路與實體商店消費。


LINE Pay行動支付有三招
        
       面對Apple PaySamsung Pay以及Android Pay等國際行動支付平台即將來台LINE Pay從去年八月起佈局至今在日前宣布正式從線上支付跨入線下行動支付領域搶佔台灣市場。究竟LINE Pay有何能耐與國際大廠競爭呢?以下歸結出LINE Pay三大策略,並分別以4C架構分析。

l  【策略一】場景:便利商店,與全台近萬家7-11、全家合作,結帳時可透過手機使用LINE Pay支付
l  【策略二】槓桿:用戶數,吸引LINE在台計有1,700萬用戶開始使用LINE Pay行動支付
l  【策略三】合作:聯名發卡,聯名中國信託推出LINE Pay信用卡,跨足金流整合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為什麼年輕人選擇拾起包袱到國外打工度假? by 林育如




  

    近年來流行Gap Year的概念,指的是青年在畢業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後,給自己一年的時間體驗不同的文化、增加人生閱歷。原本這樣的思維普遍盛行於歐美國家,後來Gap Year旋風也吹到亞洲,許多國家紛紛簽署了不同的打工度假協議。台灣自2004年起開放澳洲打工度假簽證,直至目前開放的打工度假國家已有15+1(美國短期暑期打工)
  對許多青年來說,到國外打工度假是一件終身難忘的體驗;但是同時國內也有一些來自企業的反彈聲浪,批評這些青年是到國外去當台勞,回來之後也不見能力成長,對於台灣薪資眼高手低無法適應。打工度假這件事情正反意見兩極,到底年輕人在選擇的時候是如何判斷,以下我們將用4C架構來看: